查疾病

小儿直肠脱垂

请选择

[常见病因]

(一)发病原因发生脱肛有三个重要因素:1.全身因素营养不良,坐骨直肠窝内脂肪消失,使直肠失去周围支持固定作用,括约肌群收缩力也减弱,直肠容易自肛门口脱出。2.局部组织解剖因素(1)骶骨弯曲度未形成:婴幼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骨盆向前倾斜不够,直肠呈垂直位,与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,腹腔内向下的压力增加时,直肠无骶骨的支持,压力直接作用到肛管上,易于向下滑动。(2)周围肌肉支持力弱:肛提肌和骨盆底部肌肉的支持力较弱。(3)黏膜松弛:直肠黏膜附着在肌层上较松弛,黏膜易自肌层滑脱。3.促成因素任何情况使腹内压长期增高或突然增高,均可促成直肠脱垂,如经常便秘腹泻,百日咳,包茎及膀胱结石,长期慢性咳嗽等疾患,常是脱肛的诱因,有些疾病(如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)或损伤(包括意外和手术损伤)造成括约肌及直肠周围肌肉功能或神经功能障碍者,直肠失去支持,腹压增高即可发生直肠脱垂。(二)发病机制脱肛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,仅有黏膜脱出者称为不完全性脱垂,直肠各层同时翻出者称为完全性脱垂,后者脱出肛门外的直肠部分较不完全脱垂者长,长期脱肛的患儿,肛门括约肌松弛,脱肛后易复位,偶然因腹内压突然增高使直肠脱垂者,如未能及时复位,肛门括约肌收缩可引起脱垂肠段绞窄性坏死,约有半数直肠脱垂病人的肛门括约功能不全,排便功能障碍,日本铃木行直肠肛管测压也发现近半数病人的肛管内压降低,随意肌收缩压下降,而直肠肛管反射及直肠内压均正常,有的学者测定直肠脱垂病人的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的肌电图,发现由于肛门收缩而引起的放电明显增加,证明肛门直肠脱垂的发生与盆底肌肉的反射性失调有关,并非局部肌肉麻痹,Parks等作外括约肌,耻骨直肠肌及肛提肌的病理切片及组织化学检查,几乎所有的病例均有肌肉组织的变化,其中以外括约肌最明显,肛提肌较轻,他认为长期便秘,使该部肌肉及神经过度伸展和损伤,从而造成括约功能不全和脱肛,至于肛门括约功能不全为其原因或是结果,意见尚不一致,分为3型或3度:1.Ⅰ型为排便或腹压增加时,直肠黏膜脱出肛门外,是由直肠下部黏膜与肌层附着松弛所致,最长达3~4cm,是小儿特有的类型,部分脱出呈半环状,全周脱出呈环状色红,由肛门正中向外形成放射状纵沟,肛管与黏膜间有反折沟,可触及两层折叠的黏膜,质软,便后脱出的黏膜自行还纳,如脱出时间久者,黏膜呈暗紫色,无光泽,反复脱垂者,黏膜水肿,肥厚,粗糙,甚至有溃疡或出血点。2.Ⅱ型在排便或腹压增加时,直肠全层脱出肛门外5~12cm,呈圆锥形,略向后方弯曲,顶端凹陷,表面有环状多个黏膜皱襞,色淡红或暗红,触之较厚有弹性,肛门松弛,脱垂需用手托回,Ⅰ型长期脱垂可发展为此型。3.Ⅲ型罕见,排便或腹压增加时,肛管,直管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肛门外,呈椭圆形,肛门极松弛,黏膜糜烂出血,分泌物较多。

[传染方式]

无传染性

[多发人群]

儿童

[患病比例]

0.001%